愛因斯坦腦袋的奇幻漂流
愛因斯坦是舉世公認的天才,故科學家們對他的腦袋有著濃厚的研究興趣,欲一窺他腦內乾坤。他於1955年逝世,生前已同意於死後由病理學家取出他的腦袋解剖,並被切割成二百四十塊,及拍下有關照片,分發給世界各地的頂尖腦科專家研究。可惜,當時除了發現他的腦部出奇地比其他人略輕之外,並無甚麼重大發現。
六十年後,研究員尋回十四張從未公開的相片,該批相片完整記錄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在未被切割前的全貌,並能提供全新角度供科學家去檢視他大腦不同區域的大小分佈,以及表面的大腦摺紋,以宏觀角度去填補顯微鏡下所不能提供的資料。
從剛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愛因斯坦大腦的前額葉丶頂葉和視覺皮層比一般人的發達, 這些區域負責處理深層思考丶抽象思維丶空間處理和算術推理。
此外,他右邊的感覺皮層亦特別發達,這區域負責分析左手的觸覺,這或與他拉小提琴有關:是不是他大腦這部份天生發達,所以促成他有彈奏樂器的天份? 還是,他勤於練琴,才導致該區域長得特別發達?同樣道理,究竟是他天生異品,前額葉擁有特別多腦細胞,使他成為曠世天才? 還是,他只是比一般人更愛思考,終日浸醉於「時間與空間」,「光速和能量」等問題,而激發他的前額葉皮層生長和發展得比人飽滿?
無論如何,以上研究是希望透過解剖學的角度,去探索他的思想。即是以外在結構去了解內在功能,結果註定令人失望。試想,一部電腦若没有插上電源,單從外表檢視,你可知道它的晶片型號丶硬碟容量等,但你卻無從知悉裹面安裝了什麽軟件,又或運作時是否順暢。
有見及此,今時今日科學家要研究腦功能最流行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fMRI 能為思考活動發生的部位定位及測量出其活躍程度。在fMRI顯示下有關部位如像燈泡般在影像中發亮。只可惜我們已無法將此技術運用在愛因斯坦的腦袋上。
愛因斯坦在生時能知時間可以彎曲,物質可轉成能量,但無論如何天才的他一定不曾想到他死後腦袋會被幻化為虛擬影像,穿越時空,及壓縮在平板電腦上,供世人在他的腦際漫游。
作者:盧文偉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2013年2月1日於信報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