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及偏頭痛雖然常見卻難以診斷,當中一大原因為溝通問題。因為偏頭痛病徵在不同病人身上可有不同變化,容易造成斷症困難,所以醫生需盡力找出頭痛以外的其他病徵,來勾畫出整個病的輪廓以作綜合判斷。醫生若能問得越清楚仔細,就越能準確斷症。以下列出腦科醫生就偏頭痛的特徵常問問題,以供參考。
「你頭痛時有畏光嗎?」「你頭痛時熄燈會唔會舒服啲?」「你頭痛時怕唔怕嘈?」「當你頭痛時你會躲進房間嗎?」「你會熄咗收音機同電視嗎?」 怎樣才算怕光和怕嘈,真是很難介定,而且若病徵不明顯,病人通常都不會留意,所以醫生的工作便是要協助病人從蛛絲馬跡中找出破案線索。
除了怕光怕嘈外,偏頭痛的另一典型特徵是日常的輕量身體動作也會令病人的痛楚加劇,而其他頭痛則未必有此徵狀。所以醫生亦會問病人「你走動時頭會更痛嗎?」「頭痛發作時你會唔會靜落嚟?」
以上問題看似容易,實際上有些時候醫生真的無論如何扭盡六壬,也未能順利向病人套取所需資料以斷症。「請問你發作時痛幾耐?」「我發作時真係好痛!」「我想問你每次痛幾長時間?」「食咗止痛藥就唔痛。」「你嘅意思係:痛幾分鐘、幾小時、定係幾日?」「我無諗過,總之就係好辛苦啦!」 「……」 在這些情況下,無論醫生怎樣有耐性去引導病人作答也是徒然,要解決問題,唯有依靠有限的資料和臨床經驗去判斷。
讀者看過以上例子或許會認為醫生不需問得那麼清楚,做一趟腦掃描便一目了然。可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病都可依靠科技來斷症。以偏頭痛為例,患者的腦結構並没有任何問題,「照腦」 當然不會提供答案。要答案,就不能走捷徑,必須望聞問切,而這一切皆建基於醫生與病人良好的溝通上。推而廣之,其他腦科疾病也有類似的診斷困難情況,所以,腦科醫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才能應付日常工作。
作者:盧文偉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2013年3月2日於信報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