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替一位廿來歲的病人做完檢查,結果一切正常,當我以為診症即將完畢之際,孰料到他從床上坐起便說頭暈,我聽了片刻,請他再次躺下,替他轉了一次頭、兩次身,他的暈眩便立即消失!他大惑不解。
蹲下起身見頭暈、坐下或躺臥太久後站起來頭暈絕不出奇,這些都是站立時血液因向下流得太急,導致頭部短暫供血不足的正常現象。不過,他是位年輕壯男,以上情況理應不會出現。更何況他當時是躺下而不是起身,所以供血不足這解釋似乎站不住腳。
他說他的頭暈病徵自近期頭部撞傷後引發。我一聽便心中有數,於是我請他坐在床上,頭向上望,面向側邊,再請他向後瞓平。他即時感到十分暈眩,雙眼更出現異常旋轉式震顫現象,這種特殊反應顯示他耳朵内的「耳石」鬆脫,干擾身體平衡系統而導致暈眩。耳朵除了聽聲,亦肩負協助身體平衡的功能。內耳有半圓形管道, 盛載著淋巴液,能感受身體擺動,將訊號傳送到大腦處理。黏附著管道有很多碳酸鈣的結晶,俗稱為「耳石」,其可因老化或頭部受傷而脫落,沉積於淋巴液中,干擾平衡器官操作,使頭部每次轉動時產生錯誤訊息,令腦袋混淆而導致暈眩。作者:盧文偉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2014年4月3日於信報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