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女士長期失眠,看過很多醫生,又吃過不少安眠藥,都未有進展。她說不出失眠的原因,家庭、婚姻、財務狀況一切正常,但只每晚都睡不著,加上食慾不振。她為了失眠的問題而大受困擾,做甚麼都提不起勁,不想出街,不想煑食,越來越依賴家人照顧,與此同時,卻又怪責自己,拖累家人,要子女照顧她,又要花錢帶她四處看醫生。

我問她以往服安眠藥的反應時,她總是答不出來,但只要細心傾聽,便能明白她服藥的氣餒經歷:服用劑量少就幫不了入睡,但若服用劑量大一些,早上起來又會因為藥氣又未過而昏昏慾睡。所以,她總是不斷糾纏於在服藥與不服藥之間的決擇。

其他醫生診斷她患有抑鬱症,處方抗抑鬱藥物給她。這些藥物副作用少,效果顯著,本應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可惜她只吃了一次便放棄了,理由是她「接受不了」其副作用。這種情況我屢見不鮮,那些副作用其實不難接受,只是因為病人抗拒服藥,借故推搪罷了。

我嘗試分析上述狀況,希望她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礙,從而衝破困境,怎料她只有即時埋怨自己,竟然會如此麻煩。她這種即時流露的自責,正正就是抑鬱症之表現。

我建議她短期服用助睡藥,同時配合提升腦血清的抗抑鬱藥物,才能一舉控制所有病徴。不過我需要她的同意才能成事,因為我單方面開藥,但她回家後不服用,也是徒然。可是她就呆在這裏,不知如何是好,我於是提議她先吃助睡藥,遲些才吃抗抑鬱藥,但代價是慢一些才康復。這決定本應好簡單,怎料她仍然無法再出決定,並擺出一副六神無主的模樣,不斷找身旁的女兒如何是好,女兒卻故意不參與任何決定,累得她不知如何是好。這種「選擇困難症」完全反映她極度焦慮的狀態。

所以短短一小時的診症時間,已經可以觀察到她的情緒問題,女兒也完全同意她過去數個月也是如此般生活着。其實只要掌握上述之心理狀況,慢慢開導她,她的失眠也是有辦法醫的。

作者:盧文偉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2017年11月9日於信報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