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減藥看性格

有位患有失眠和頭痛的病人今天來覆診,她本身有焦慮症,經藥物和心理治療後,病情已明顯好轉,睡眠質素也大有改善,於是我鼓勵她逐步停服安眠藥。我了解她的緊張,並且不肯輕易減藥,試過減半粒不成,遂建議她以更保守方案進行: 由每晚吃一粒安眠藥減至每晚吃四份三粒。這個減幅輕微,對睡眠影響有限,理應順利,偏偏她覆診時就向我訴說減藥後不能入睡。

情迷朱古力

剛剛在醫院診治一名中年女病人,她的頭痛斷斷續續已有四十年歷史。每當發作時,她整個頭部都會劇烈脹痛兩天,並且嘔吐大作,討厭嘈吵聲,嚴重時更會暈倒。另外,她記得小時候她媽媽也有頭痛,並會吩咐她幫忙重覆抓起頭髮以舒緩痛楚。雖然這名女病人患上的是典型偏頭痛症狀,但仍花上四十年才被確診,這絕非出奇。

怕病而病

「預防勝於治療」、「病向淺中醫」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規條,做得多便可能更健康,但凡事都要適可而止,過份防範、濫用這些法則,卻可製造麻煩,弄巧反拙。有一撮病人很受這套思想影響,很關注自己健康,情況嚴重時,會變成「健康焦慮症」,又或「疑病症」,即經常過度懷疑自己患上嚴重疾病,看了很多醫生和做了大量正常檢查,也未能消除疑慮。